由夏到秋,天氣由熱轉涼。由于晝夜之間溫差增大,也是人們發病較多的時,因此不論男女老少,秋季都要注意養生,早睡早起,注意飲食。在這里我們要提醒老年朋友和體弱的朋友,雖然說有人提倡“春捂秋凍”,但您還是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來自我調節,秋季由于陽氣弱陰氣長,腸胃的抵抗能力下降,病菌易乘虛而入,損傷脾胃,導致腸胃疾病。所以,在秋季應注意養生飲食,做到防病于未然,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秋季養生小常識:
立秋、處暑兩個節氣,天氣比較很炎熱,濕氣大,熱度大養生側重去濕清涼。
建議:多喝玉米水 小豆湯
白露之后,濕度降低,氣候變燥養生側重滋潤防燥。
建議:多喝梨水 百合湯
肺氣弱者,建議晚秋用蟲草煮水,或褒雞湯、鴨湯滋養
制作原料:白木耳10克,黑木耳10克,冰糖30克。
制作方法:將白木耳、黑木耳用溫水發泡,除去雜質,洗凈,放入碗內,加冰糖、水適量,置蒸籠中,蒸一小時,待木耳熟透時即成。
適宜人群:適用于腎陰虛、血管硬化、高血壓、肺陰虛咳嗽、喘息者。
此湯有滋陰潤肺、補腎健腦的功效。
食材:蓮藕500克,綠豆25克,蜜棗3枚,豬脊骨300克,章魚30克。
做法:蓮藕洗凈去皮切塊,章魚洗凈浸泡,豬脊骨斬件,飛水去血腥味。將這些食材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,武火煮沸轉文火煲2小時,以鹽調味,佐膳吃。
功效:補益脾胃,潤燥通氣,開胃進食。
食材:黃耳(金耳)10克,腰果15克,百合20克,蓮子肉20克,核桃20克,無花果6粒(糖制無花果2粒),豬瘦肉150克。
做法:黃耳用清水浸泡10-12小時,切去硬實蒂部撕成小朵,瘦肉切兩塊飛水去肉腥味。將食材同放入鍋內,加適量清水,武火煮沸轉文火煲1-2小時,以少許鹽調味,便可食用。
功效:補益肺氣、潤肺化痰、滋養強壯、增強肺、脾、腎功能。流感后調理身體很合適。
食材:椰子1個,宰凈光雞半只(約400克)。
做法:椰子撬開芽孔,倒出椰子水,然后鋸開殼,取出椰子肉切薄片,雞洗凈后飛水去血腥味,與椰子肉同放入鍋內,加適量清水,武火煮沸轉文火,煲2小時,再倒入椰子水,煲滾,以鹽調味,便可食用。
功效:清潤補氣,養顏護膚。
食材:蓮子肉15克,炒白扁豆15克,芡實15克,大米50克。
做法:將上述食材洗凈、浸泡20分鐘,同放入砂鍋中,加適量清水,煲粥。粥煲好后加糖或鹽調味,即可食用。
功效:健脾開胃,利水止泄瀉。對秋季小兒腹瀉有輔助治療作用。